BOB半岛重庆地下工程建设者江德飞:脚踏实地20载 书写山城隧道故事
发布时间:2023-12-30 15:33:30

  BOB半岛中新网重庆新闻12月28日电题:重庆地下工程建设者江德飞:脚踏实地20载书写山城隧道故事

  “从事隧道设计20年,重庆给了我大展拳脚的舞台。”近日,谈及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已完成190多项工程设计的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分院副总工程师、隧道与岩土设计专委会副主任、重庆市第二届优秀青年设计师江德飞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将秉持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作为,继续书写隧道设计的山城故事。

  江德飞来自浙江,2004年从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正式加入重庆市市政院公司,投身隧道设计。

  “我很庆幸遇到了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在老师傅们的带领下,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江德飞说,对隧道设计而言,光靠“纸上谈兵”远远不够,最关键的是参与到实践中,看设计落地,看效果呈现,从中发现不足之处,在工地一线积累经验。“虽然辛苦,但这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

  江德飞介绍,隧道工程属于岩土工程的一部分。相较于道路、管网等市政设计,隧道设计具有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对地质的依赖性很强,岩溶、断层、瓦斯、硫化氢等不良地质会直接增加隧道设计施工的难度。

  此外,隧道设计以工程类比为主,辅以数值模拟计算。数值模拟计算一般是建立在地质体为均质的假设基础上进行的,比较理想化,但实际的地质体往往比较复杂,是各向异性的,且岩体一般发育了多组节理裂隙,分布无规律,计算时很难准确考虑其对工程安全的影响。

  基于前述特征,隧道设计一直以来坚持的是“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最常见的是根据监控量测和超前预报的结果以及实际揭露的地质情况,动态调整隧道的支护方案。“遇到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时,我们会每挖10米就去实地踏勘一次,基本上每周最少跑两三次工地。”江德飞说。

  重庆是一座与山峦共栖的城市,四座南北走向的山脉既是城市的“脊梁”,也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江德飞介绍,受山脉不良地质影响,重庆的隧道设计要更注重保护地下水环境、控制地表沉降、变形,并防止建构筑物开裂,给地下工程建设带来不少挑战,更别说作为“8D魔幻”城市,还需要考虑复杂的地下立交、交叉车道、穿江需求等等。

  在众多设计作品中,江德飞最难忘的是华岩隧道项目。这一隧道正好穿过中梁山煤矿南矿BOB半岛,系典型的煤与瓦斯突出隧道,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施工风险极高。为保证工程顺利推进,他与团队反复研究论证,奔赴西南地区多地展开隧道调研,做了大量精细化的计算分析和研究工作,最终保障隧道于2017年12月底竣工通车。

  值得一提的是,华岩隧道工程包含1座长约4.97公里的特长隧道。考虑到驾驶员长时间在隧道里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江德飞团队在隧道景观设计中做了大胆尝试,创新性地设计出蓝天白云的景观效果,项目竣工通车后受到各方一致好评。据悉,华岩隧道项目还先后获得“2019年度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2021年度行业优秀勘察设计奖-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二等奖”等荣誉。

  在江德飞看来,在保障隧道建设的安全的同时兼顾经济性,是开展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20年来BOB半岛,不论严寒酷暑,在重庆市市政院公司的大小隧道工地都能见到他的身影,而且,常常是戴着白口罩进了工地,出来后口罩黑黢黢,灰头土脸一身泥。

  为何要事必躬亲?江德飞向记者说起一件印象至深的事。2008年左右,他跟随团队现场踏勘轨道交通3号线华新街站,一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专家与众人一道奔走一线,“他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了当时入行没几年的我,也触动着我坚定、坚持‘脚踏实地’。”

  “从业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设计隧道项目,方便了大众出行。”江德飞称,每当开车载着家人经过自己设计的隧道时,自豪感不言而喻。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技术人员不能坐井观天,需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

  近年来,江德飞开始思考隧道设计如何转型升级,参加研讨会交流、尝试接触工程养护、学习隧道病害治理新知识……“对我而言,每一个项目都是新的挑战,学无止境。”在采访最后,今年44岁的江德飞表示,作为一名“市政人”,其对“技术”的追求不会停步。(完)